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來西亞)法光法師寫的 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 和台大外文系的 台大英文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翻译'Plural' – 字典中文-德文| Glosbe也說明:将“Plural"翻译成中文. 众数, 眾數, 复数是“Plural"到中文的最佳翻译。 ... noun. Matthäus gebrauchte den Plural, indem er sagte, die „Propheten“ hätten diesen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和萬人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研究所 曾玉村所指導 吳美瑤的 中文學童模糊代名詞推論能力發展之研究 (2020),提出plural noun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指稱推論、提及順位、零代詞、性別語意線索、模糊代名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邱力璟所指導 王春仁的 論「們」:複數語綴和集合標記 (2019),提出因為有 「們」、「複數」語綴、「集合」標記、教材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plural noun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Singular Possessive noun 中文-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則補充:(incorrect) Some nouns are used in the plural forms only, regardless of number ... Singular Possessive Nouns Here are examples of how singular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lural noun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

為了解決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作者(馬來西亞)法光法師 這樣論述:

《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是法光法師介紹梵文學習的經典之作,也是普通讀者入門與研習梵文的佳品。 全書由英文寫成,但其中參考了諸多中文佛典和梵文經典佛典,篇章分布得當,內容由淺入深,每篇章還會配有相應試題練習。 作者在書中對梵文經典的結構,梵文單詞詞性及各種常見的梵文表達方式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法光法師(Ven. K. L. Dhammajoti),馬來西亞人,斯里蘭卡科倫坡克拉尼亞大學佛學博士,現在克拉尼亞大學、香港大學和中國佛學院等多家大學任兼職教授。學兼大小乘, 精通英、漢、馬、巴利文、梵文,熱心在學業上幫助中國留學僧,對華友好,曾多次訪華。

Preface Abbreviations Lesson 1 1.1 The Sanskrit Alphabet 1.2 Three genders of nouns: masculine (m), neutral (n) and feminine (f) 1.3 Three numbers: singular (sg), dual (du) and plural (pl) 1.4 Case (vibhakti) 1.5 Masculine nouns ending with -a 1.6 Adjectives 1.7 Omission of the verb 「to be」 in

a sentence 1.8 Indeclinable particles ca, vā, api, na and the affix –vat Lesson 2 2.1 The accusative case (acc) 2.2 The ablative case (abl) 2.3 Accusative and ablative case of m nouns ending in -a: buddha 2.4 Neutral nouns ending in -a: phala 2.5 Sanskrit verbs 2.6 Verbal prefixes 2.7 Three grades

of strengthening of vowels 2.8 Verbs of classes I, IV, VI, X 2.9 Particle iti 2.10 The emphatic particle eva Lesson 3 3.1 The dative case 3.2 Genitive used in the dative sense 3.3 Expression of 「have」 3.4 The vocative case 3.5 The declensions learned so far 3.6 Declension of f ā-ending noun: praj?ā

3.7 Suffixes -tā, -tva , -tas 3.8 Class VI verbs 3.9 Class IV verbs 3.10 Class X verbs 3.11 Summary of differences between verbs of class I, IV, VI and X 3.12 Personal pronouns: 1st person stem: mad, 2nd person stem: tvad Lesson 4 4.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u 4.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

ding in -u 4.3 Declension of pronoun sa? (m) 『he』/『that』 and e?a? (m) 『this』 4.4 Declension of pronoun tat (n) 『it』/『that』 and etat 『this』 4.5 The enclitic pronoun enam 4.6 The causative verbs 4.7 The denominatives 4.8 The instrumental case 4.9 Past Passive Participles (PPP) Lesson 5 5.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i : agni 5.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ding in -i : vāri 5.3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i : jāti 5.4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ī : nadī 5.5 Declension of pronoun sā (f) 5.6 Declension of demonstratives: ayam (m), idam (n), iyam (f) 5.7 Declension of interrogative pr

onou

中文學童模糊代名詞推論能力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作者吳美瑤 這樣論述:

正確的代名詞推論能維持篇章言談的連貫,是預測閱讀能力的指標,對於閱讀相當重要。然而,代名詞推論中最困難的模糊代詞推論,有關中文學童的部分卻未被探討過。本研究採用兩個自我控制閱讀速度作業(self-paced reading task)實驗,探討處於閱讀新知期的四、六年級中文學童對於模糊代名詞推論的發展歷程。實驗一分別以28與29位四、六年級學童為受試者,以2×2×2的三因子混合設計,探討提及順位與句中代名詞性別語意線索對年齡的影響。實驗二以另一批各28位四、六年級學童為受試者,以2×2×2的三因子混合設計,探討提及順位與指稱詞形式對年齡的影響。依變項為閱讀第二句的閱讀時間。兩個實驗結果

皆以R語言的混合線性模式分析。 實驗一的結果顯示兩年級學童皆能利用代名詞的性別語意線索進行代名詞推論,然四年級在進行模糊代名詞推論時會受提及順位影響,出現首位優勢現象,而六年級則不受此因素的調節。實驗二的結果顯示四年級在模糊代名詞情況中,不管使用顯性代名詞或零代詞進行推論,皆會受提及順位影響,而六年級則不受此因素影響,但兩年級學童皆對顯性代名詞與零代詞進行代名詞推論無顯著差異。 綜合兩實驗,歸納出下列四點結論:(1)四年級學童已能善用代名詞的性別語意線索,但不如六年級學童運用成熟。(2)進行模糊代名詞推論時,提及順位是否影響代名詞推論,受讀者本身對文本認知負荷的掌握所影響。(3)提及

順位與代名詞性別語意兩因素對兩年級學童的交互影響不同。(4)兩個年級學童對使用零代詞與顯性代名詞進行代名詞推論的能力無差異。由以上可知,四、六年級中文學童雖皆已處於閱讀學習階段,然在代名詞推論的認知特質仍不盡相同。最後,提出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議題,及對代名詞教學實務的具體建議。 關鍵字:性別語意、指稱推論、提及順位、零代詞、模糊代名詞

台大英文手冊

為了解決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作者台大外文系 這樣論述:

  本書四大特色: 自詞類、句型、標點之使用到大小字、數字寫法之規則應有盡有。 說明如何避免寫中國式的英文,並指出中文直譯英文最常見的錯誤與陷阱。 對於文章結構詳加說明。每篇作文均經逐行修改、重寫並附簡評。 提供各類書信的格式與範文,並詳細說明寫法。包括私人信件、公事與商業信函、謝函、求職函、申請書以及標準履歷等。

論「們」:複數語綴和集合標記

為了解決plural noun中文的問題,作者王春仁 這樣論述:

「們」語綴在句法上的角色,主說有兩種:「複數」語綴和「集合」標記,各以相異的深層結構解釋一樣的表層現象。而其之於漢語教學的意義有二:其一,對屬於孤立語言的漢語,將「們」做為「複數」語綴時在語用的溝通上,起了相當畫龍點睛的功效,讓人一聽就馬上知曉其所言指並非「單數」。其二,若將「們」當作「集合」標記來看待,則是對L2漢語學習者的另一番提醒,希望學習者能注意到「們」的語用侷限,如:不與「有」字句/指示有定短語共現,不能接在數目短語之後,且通常只能與人稱名詞片語連用等。這般地做出區別,將能避免已習得英語複數語綴“-s”者負遷移的產生。本文立論的初衷亦在呈現兩種主張的基底邏輯。試圖建構出「們」語義和

語用的多方面貌,再將理論與發現應用於華語教學現場中,裨益師生的共學共長。第一章是對研究動機、目的和方法的概述,並在第二章中分別介紹將「們」視為集合、複數和單數義的各家文獻,期盼藉著不同立論並列「們」的多種語法角色。第三章則將細部分解「們」的語法和語用功能。文述內容首採英漢對比分析,條列「們」被視為集合語綴的原因,再從「集合」、「複數」等不同觀點來分析「們」與數目短語、有字句、有定短語、泛指名詞、群體量詞、集體分類詞、繫詞、「都」的連用問題。第四章以「的」和「們」共有的親切感看其對語句的助益潤滑。第五章本文引介「們」以「複數」外貌包裹「單數」實心的特殊用法,並結論出:「們」實為母義複數,內包含「

集合」和「單數」的分支子義。除卻語言結構分析,第六章回溯「們」的初始詞典義,盼能以古鑑今,並從時空象限中探看「們」的延展度和可能性。結尾的第七章,則是在以「們」為複數語綴的立論鷹架上,建構一適合中級程度的教學設計。